心系骨患 同心協力--市二醫院骨科創建青年文明號紀實
“心系骨患,同心協力”是市二醫院骨科在青年文明號創建中秉承的口號,也是全科一直追求的目標和履行的諾言。創建“青年文明號”活動,既是為創建和諧醫院做貢獻,又是改善醫療服務,提高醫療質量的實踐。青年文明號的四個一流與醫院發展目標是一致的,科室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創常新。
5月2日下午,2016年度全市青年文明號——二院骨科,根據團市委的統一安排,參加了全市昌南湖義務大掃除活動。
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務
青年文明號是共青團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活動,旨在組織和引導青年立足本崗位誠實勞動,文明從業,在全社會展現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,塑造行業和單位的良好形象,倡導職業道德和職業文明。
骨科設在醫院19層大樓9、10兩層,住院病人日均達百人以上。而骨科住院部日常工作的醫務人員只有10余人,他們每天承擔了大到手術,小到骨折復位、石膏固定、拆線、換藥等工作,異常繁忙。但科室近年來以青年文明號的創建為契機,以創促建,以創促改,確立“四個一流”(一流工作、一流服務、一流業績、一流團隊)為創建目標,激發了團隊活力,連續多年科室業務收入保持全市和醫院單個科室雙第一,吸引了不少患者慕名而來,從而推動了科室的全面發展。
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,住院患者年齡結構普遍偏大,60、70歲的患者在這也不算老。該類病人往往基礎疾病多,內行人都知道,其實像這樣的骨折病人,更需要外科手術治療,保守治療的死亡率遠高于手術,早手術早下床活動,長期臥床只會加重臥床并發癥,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。但從目前的醫患關系來看,給這類高齡患者施行手術,醫務人員需承受的壓力較之一般病人則更大。
在這樣的壓力下,科主任呂志華第一個站了出來,他語重心長地對科室醫護人員說:“我們也有老的時候,我們有義務把先進的治療理念傳達給向患者。” 在他的帶領下,全科人員化壓力為動力,懷著醫者仁心的信念,與每位患者充分交流,精心術前準備,術中盡可能微創,術后耐心指導功能鍛煉。看到出院時患者及家屬滿意的表情,他們也會感到莫大的欣慰與鼓舞。
骨科病人雖多,但他們忙而不亂,非常注意醫療安全與醫療質量。晨會例行閱片,每個醫療小組都安排早晚兩查房,平時科主任也會視病情重點查房。每周六上午安排全科大查房,對本周的病例、手術進行分析總結;對下周的手術進行預安排,定期就疑難病例進行討論。
此外,科室還開展了 “ 健康路上,你我微笑同行” 微笑服務活動,倡導全科醫護人員把 “微笑” 滲透到工作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,不僅以 “微笑” 服務患者,更要以“微笑服務”來提高服務質量。
一流的業績一流的團隊
十年磨一劍。骨科醫護人員多年來,持之以恒,愛崗敬業、團結互助、刻苦鉆研醫療技術,不斷引進新技術、新療法。目前,經皮椎體成形及球囊成形術這一微創技術已在我市處于領先水平,有效為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患者減輕了痛苦,縮短了住院時間。
近年來,科室成員在核心和國家級刊物上先后發表論文80余篇,承擔市級以上科研項目12項,已結題8項。其中“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吸術的臨床應用與研究”課題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科室注重學術交流,與上海長征醫院骨科建立協作關系,多次邀請到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對科室進行業務技術指導。2008年5月,成功舉辦了“全市關節外科學習班”。2009年4月在省骨科學會的支持下,成功地承辦了 “中華醫學會創傷骨科研討會”,并得到了國內知名專家曾炳芳、裴國獻等的肯定與贊揚。2010年12月承辦了國家級醫學教育學習班----“骨科疾病最新診療指南/專家共識解讀與培訓學習班”。2011年4月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原衛生部手功能重點實驗室主任、上海市華山醫院手術主任顧玉東教授親臨骨科指導工作并題詞“心靈手巧為人民,祝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事業發展”。
科室嚴格執行《醫療行業作風建設九不準》,自覺抵制收紅包、拿回扣等現象,踐行行業文明,良好的醫德醫風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認可。成員間團結互助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凝聚力不斷增強。積極正面、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也得到了醫院領導和全院職工的肯定。
科室先后獲得江西省”省市共建醫學先進學科、江西省“工人先鋒號”等榮譽,科室主任呂志華,市政府津貼獲得者,其突出成績得到了同行及上級領導的認可,2009年呂志華被推薦加入江西省骨科專業委員會,2012年組建景德鎮市骨科專業委員會,當選第一屆主任委員。先后 獲評“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”、“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”、“景德鎮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”、“瓷都十大杰出青年”等。
通過爭創“青年文明號”活動的開展,科室醫護人員把建設“青年文明號”的活動熱情切實轉化為工作動力,“出色的工作、一流的技術、優秀的業績、高效的團隊”詮釋了“青年文明號”的深刻內涵。